如果我們有了一些禱告的初步經歷,和神的親近就會變得容易,排除外來干擾,專一傾向裡面,也就沒太大的難處了。 那麼禱告也會成為輕省甘甜有味的了。此時,我們就可嘗試進入禱告的更深之處了。 信主有一些年的基督徒一定聽說過有一種禱告叫“默想的禱告”,或“信心和默想的禱告”,或“單純至誠的禱告”。是的,這些就是人們用來描述進深禱告的名稱。 如果我們能進入這層禱告,我們和神也就進入了更深的關係了。
凡是真正談過戀愛的人,一定會有這樣的經歷,面對自己心愛的人,能和他/她在一起,即使不說一句話,裡面都會心滿意足,幸福無比。 當然,你心愛的人也會有同樣的感覺。這裡談的進深的“默想的禱告”就類似於我們和神的關係也進入了這種無聲勝有聲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在信主前,我曾聽說過,並在中華文化中出現過“天人合一”的說法,在中國的歷史上無數人都追求過這種境界。但它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沒有人可以說得清楚,因為沒有能夠認識神的人對什麼是“天”都說不清,叫他怎能說清“天人合一”的境界。然而,我們基督徒對神(天)藉著神自己的啟示(宇宙的自然啟示,聖經的特殊啟示)已經有了既具體又全面又深刻認識,我們神的大能和作為使我們對祂有了敬畏和愛慕之感。這也是我們能夠進行默想禱告的內在動力和信心。 當我們藉著這種動力和信心,和神進入更深的愛的關係時,我們就能對“天人合一”領略一二了。 下面是蓋恩夫人對默想禱告時的經歷和體驗: 當我們藉著信心將自己放在神面前的時候,我們就當傾向裡面,並用一種最深沉敬虔的安靜態度,在神面前等候一些時,如果在起初藉著信心覺得神同在的喜樂時,就要安靜地停住,不必為着要找什麼禱告的題目來煩擾自己,也不要用什麼話來禱告,只要使喜樂延長。如果這喜樂慢慢地消散了,就要用柔情挑起意志,若再得着甘甜的安靜,就又要停住。因為冒煙的火,是要輕輕地煽的,等到燒著了,就不必再煽了,若是再煽恐反倒會熄滅。 談到這種默想的禱告,祂還著重提醒人們,“就是應當勇敢地來到神面前,用純潔毫無自私的愛,好像不是要由神那裡得著什麼,乃是要學習叫神喜悅的本領,並學習遵行神的旨意。因為一個僕人的勤勞,若是先為着獎賞,那人就不配得着獎賞。” 弟兄姐妹,讓我們操練禱告,不是要得著屬靈的快樂,無論是滿足也好,空虛也好,只要叫神喜悅就是了。這樣,我們就能保持靈裡的平穩。 當我們真正地開始我們密室禱告操練時,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可能
就是我們的心思四處飄蕩,不容易進入禱告的安靜。這個問題直到現在還是我在禱告時首先要對付的事。 我們都知道禱告就是與神交談。就像與一個朋友交談一樣,人們最討厭的就是人在心不在的談話,那是對別人及不尊重的表現。和神交談更不能如此。問題是,我們的神是一位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神。要讓我們專注在一個看不見的事物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當我們來到神的面前,就當用謙卑敬畏的態度,將我們肉體的眼睛閉住,將心裡的眼睛開啟,專注在我們的裡面,運用我們的信心,相信神就住在我們裡面,和神同在,並要約束心思,不許它散漫。 有時我們即使如此做了,我們的心還是不知不覺地冒出前天和太太發生的不愉快的事。還在為誰對誰錯在糾結,還在為沒有勇氣去向太太道歉認錯(如果已經認識到了自己有錯)而猶豫。如果是這樣,看來這個就是我們應該首先要和神交談的事。和老朋友見面是不需要客套的。同樣,和神見面也不需要,如果這是你心中最為牽掛之事,就直接告訴神和太太之間發生了什麼。此時此刻,神與你同在,相信聖靈會引導你用神的眼光來看待你的事,也會指導你應該如何認罪悔改,或者還是饒恕赦免。所以,在進入禱告的過程中,與其壓制這種較強烈的情緒,不如停下來先和神談談自己的不快。 蓋恩夫人建議人們在學習禱告的最初階段,用主禱文幫助進入禱告。她說:“當將主禱文默默地念出,同時要略略思想其中的意思,並想念住在裡面的神,是何等歡喜作我們的父,我們就可將一切的需要傾吐在父面前。只是當我們說:父親(我們在天上的父)之後,可停一下,以恭敬安靜的態度,等候天父將祂的美旨彰顯給你們。並且當看自己不過是一個軟弱的嬰孩,因為屢次的失敗,受傷,無力,無法潔淨自己,你就要在卑微和混亂的當中,將你悲慘的情形呈訴諸父的面前。現在要用愛心嘆息出幾句話,將愁情吐露出來,然後深沉地在靜默中繼續用主禱文禱告,要榮耀的王在裡面作王掌權,給神以相當的‘愛的要求’,並讓神完全管理。如果覺得平安靜寂時,就念主禱文,直到這感覺消散時,再說:‘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此時當求主將這話實行在你裡面,藉著你來行祂一起的旨意,將‘心’和‘自由’都放在神的手裡,絕對地順服祂的處置。” 弟兄姐妹,是的,主禱文會將我們的心牢牢的吸引住,並引導我們和神交談。時間長了,神真的就成了我們的知心朋友了。即使禱告中在心裡發生的事,疲勞,枯燥,無聊,興奮,或分心,等,都可直接告訴神,這樣,可使禱告在我們的生命中變得新鮮活潑多了。 假若我有千鎊黃金,中國可以全數支取;
假若我有千條生命,絕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 每年一次的宣教年會將我們的注意力轉向我們的大使命。 今年的講員是戴繼宗牧師。他是戴德生的第五代子孫。這 不僅使我再次想起這位為中國而生、為中國而死的偉大傳 教士,他是神给我們中國人的一大祝福。 很少人像戴德生那样为了神的缘故去關心中国。他願意放棄自己的民族傳统而改穿中國人的服装。他冲破宗派間的屏障而成立了超宗派的差傳隊伍。他一直有一個異象;即把福音傳到中國的每一角落。他的動機不是來自鲁莽的冒险,也不是來自個人的满足感,而是深切地關懷那些不認識主耶稣基督的中國人。他對於神的信實不懷疑,這信心成為他畢生推動的力量。 下面這段故事是戴德生傳記中被神呼召過程中的一段摘錄。 在我定意獻身事主後數月,有一異象深深印入我的心靈,這就是神要在中國用我。這工作看來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要付上我的生命,因為當時的中國並不開放,罕有宣教士在中國工作,而有關在中國宣教的書籍亦不多見。但我知道在本市一位傳道人手上,有一本麥都思(Medhurst)所著的《中國》,便登門造訪,借書一讀。他欣然答應,並問我為甚麼要讀這本書;我告訴他神要在那地方用我一生。」你打算怎樣去?」他問道。我回答說我一點也不知道,似乎只好跟十二使徒和七十個門徒在猶太地的作法一樣,腰袋不帶金錢,行路不帶口袋,只靠我的主供給我一切的需要。牧師慈愛地把手放我的肩膀上說:」啊!年青人,等到你年紀較大的時候,你便會比現在聰明一點,這種想法,基督在世的時候可以行得通,現在卻不行了。」 我現在可大得多了,但不見得比那時更聰慧。我愈來愈深信,我們若照著主給門徒的指示和保證去做,在今日的世上一樣是行得通的。我的父母對於我傳道的決心,既不反對,也不鼓勵。他們勉勵我,當以信心盡力鍛練自己的身體、意志和心靈,以禱告的心等候主的引導。這忠告對我很重要,日後我常有機會經歷和證實。 麥都思的《中國》一書強調以醫療傳道的重要,因此我決定研究醫學,作為日後工作一項重要的準備。我在家中讀了一陣子書,之後便跑到赫爾市接受醫學和手術的訓練。我在那裡充當一名醫師的助手。起先,我在親戚處找到一安舒的居所,我工作所得的收入,剛好足夠支付我的食宿費用,但我定意要為主的聖工奉獻不少於十分之一,所以我決定離開這安舒的居所和愉快的環境,搬到近郊去。那裡只有一房一廳,膳食自行料理,但我可以從容地將我全部收入作十一奉獻。雖然變動頗大,卻帶來不少的祝福。 願戴德生傳教士的故事永遠激勵我們,使我們樂意為神國的擴展獻上我們基督徒應該獻上的。 當我們立志開始培養我們的禱告習慣後,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我們究竟如何開始禱告才是最合宜的。
很多時候,我們腦中有一連串的憂心事,都是些生活工作中的不順心的事,家裡的水龍頭漏水了, 兒子在學校裡成績下降了,老闆交給我的事遇到困難了,那個同事找我的麻煩了,等等。但這些事似乎都不屬靈。 總覺得要禱告就要禱告些比較高尚的事,如,宣教士,疫情的蔓延,加州山火的控制,教會的重新開放啦,等等。 所以,在我們覺得應當禱告的事和自己真正在想的事中間似乎有一道鴻溝。 這裡講的真實簡單禱告就是將這個鴻溝挪去。在禱告中,為心裡真正在想的事禱告,而不是為自己面子過不去的事情禱告。 正如傅士德在他的《簡單的禱告》中說的,“我們把自己帶到神面前,真正的我們,包括腫瘤和全部。就像小孩在慈愛的父親面前,我們敞開心提出請求,不要過慮 …。 譬如,我們告訴神,我們和同事或街坊鄰居處得不好;或請求神供應食物;或讓氣候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或讓我們身體健康。” 我們可能認為為這些屬於自己的瑣事禱告是否太自私了。 但是,沒有任何事比在禱告中假裝高尚更讓我們的禱告失去其真實意義。 達拉斯.韋拉德也這麼認為: 老實說費力為自己無關的“善事”禱告,這樣的禱告只會死去。要想真心為善事禱告,得從為我們真正有興趣的事情禱告開始。我們感興趣的事情必然會因為感受到神的愛而變得越來越多 … 。 很多人無法禱告是因為他們以為應該只為善事禱告,但那些事離他們很遠,他們對那些事的興趣其實不大或根本沒有興趣,甚至對那些事一無所知。 在我們靈命成長過程中,我們所關注的事會從我們自己,擴展到我們的家庭,再擴展到我們的親戚朋友,再到我們的團契,我們的教會,我們的國家,乃至整個世界。但要使我們的禱告有所成長,我們必須從誠實開始。只有在先為自己的事禱告過程中,你體會出何為情真意切,你才會有為別人情真意切的禱告。只有在為自己的事禱告中,建立起對神的信心,並確信我們的神是又真又活的神以後,我們再為我們關注的其它事禱告,我們才會覺得踏實篤定。 弟兄姐妹,讓我們一起來從這個真實簡單的禱告開始操練我們的禱告習慣吧! |
牧師的話
April 2023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