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憐憫居然不是人做了任何的事情去換取來的,甚至連悔改都不是條件。這是我們在舊約何西阿書中看到的。福音真是好的令人驚訝!這也是先知何西阿接受了上帝所交付的功課之後,在自己的刻骨銘心的婚姻關係當中所領受的。但同時,何西阿也領受到這並不是上帝新的啟示,因為在何西阿書12章2到6節裡,他舉了雅各的例子:
12:2 耶和華與猶大爭辯,必照雅各所行的懲罰他,按他所做的報應他。 12:3 他在腹中抓住哥哥的腳跟,壯年的時候與神較力, 12:4 與天使較力,並且得勝,哭泣懇求,在伯特利遇見耶和華。耶和華─萬軍之神在那裡曉諭我們以色列人;耶和華是他可記念的名。 12:5 【併於上節】 12:6 所以你當歸向你的神,謹守仁愛、公平,常常等候你的 神。 雅各從出生的時候就在抓取,與哥哥爭競;一直到壯年,還不斷地玩弄手段,也與上帝爭競。因為他爭競的技巧高超,甚至還贏了上帝。但他深知那不是祝福,所以向上帝哭泣懇求。在這裡,我們看到上帝給他的「報應」卻是在伯特利使雅各遇見自己。先知的結論是:萬軍之耶和華曉諭以色列人,要像雅各一樣,唯獨記念、歸向、等候上帝的名。只有上帝自己的應許和憐憫,才是從根解決所有問題的辦法。 原來就算在今天,上帝也早就為我們預備了恩典和救贖,因為上帝知道只有福音的大能可以翻轉我們的生命。讓我們繼續藉著上帝的信息更進一步的認識祂,也藉著服事不斷地去經歷和體會上帝的憐憫,所以我們也能用愛來回應上帝對我們的愛! “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爲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的”
(箴言4:23) 相信這是我們弟兄姊妹都非常熟悉又喜愛的經文。 我們的心思意念對我們整個人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我們的思想決定了我們的情緒,我們的情緒又影響了我們了態度行爲,我們的態度行爲又決定了我們的個性與人際關係,人際關係又回來影響我們的情緒。我們還沒有提情緒如何直接影響我們的免疫系統呢!如此,我們發現,塑造健康的思想直接決定了我們生活的質量! 那麽,我們如何才能保守我們的心,並塑造一個健康的心靈呢? 富勒神學院心理研究所的教授並前任所長哈特,從聖經的教導,結合他幾十年心理輔導的經驗,並透過觀察周圍快樂又成功的人的特質,在他的《優質思考》一書中,總結了十個塑造心靈健康的習慣。這本書幫助了無數的人,也塑造了我的思想習慣。希望透過每次分享一個習慣,與弟兄姊妹互勉,我們一起操練,一起打破錯誤思想模式的舊皮囊,領受新酒與油的恩典! 習慣一:欣賞他人的優點。我大學的時候認識一位同學,對我影響至為深遠。周圍幾乎凡認識她的人,都喜歡跟她在一起。她溫柔、體貼、喜樂、大方,但我發現,這些都不是最讓人喜愛親近她的原因。她最特別之處,乃是她總能在任何一個人身上發掘出她可以欣賞、肯定、贊美之處!跟她在一起,我永遠能被她隨口而出對他人/事/物的肯定與贊美而驚訝到:我怎麽沒有看到?!更不用說,當我成爲她肯定對象時心中有的溫暖與激勵了。她總是能用不一樣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真誠自然地流露出對他人的關注與愛,讓人看到被忽略的種種美好。跟她在一起,會讓人產生變得更好的渴望。因著她,我看到了我對他人眼光之苛刻,看到了我如何被他人的第一印象來淹沒了我對對方更深瞭解的渴望,更不要說要去愛對方實際行動了。 然而欣賞他人,對我們天然人來説是一種挑戰。因爲這意味著我們要願意放下我們的自我:將我們對自己的專注轉爲對他人的專注。但這些年下來,我發現,當我能真誠地發掘並欣賞他人的優點時,我變得更加的快樂自在,因爲我沒有時間來找別人的麻煩! 那麽,我們可以怎樣開始呢?哈特博士提出四個幫助我們欣賞他人的優點的步驟: 1. 承認自己不可愛:這讓我們謙卑下來,眼光就不至於那麽苛刻了。 2. 不做情緒反應:我們不需要被個人的好惡牽著鼻子走。我們也謹記: 第一印象,并不完全可靠。有些時候,甚至是完全不可靠的。 3. 記得每個人都是神所愛的:想象主以膀臂擁抱他們入懷,愛他們,並轉過頭來說:“孩子,照著去行吧!”。 4. 承認自己也有被人欣賞的需要:既然這樣,我們願意別人怎麽對我們,我們就怎麽對別人吧! 神沒有要求我們改變才愛我們。他先愛我們,以至賜下改變的大能使我們能改變。求聖靈來開我們的眼睛,以他的眼光來看待他人,帶來美好的轉化! 對我們基督徒來說,有些罪是不需要我們去行動就犯下了。 例如,“見善不行”就是這種罪。同樣不禱告也是如此。為什麼不禱告是種罪呢?乍看起來,不禱告不過是一種軟弱,一種懶惰,一種不敬虔而已,其實,對我們來說它是一件極其嚴重的大罪。
一個真信耶穌的基督徒,在受洗的時候,都曾在神前在人前宣誓過,要一生遵行神的的旨意。這位聖潔,榮耀的神也邀請我們到祂前面來與祂交談,將我們的需要告訴祂,讓我們親自經歷與祂交通的甜蜜和幸福。神按著自己的形象造了我們,又藉著祂兒子救贖了我們,因此,我們才有資格與祂交談,我們才可感受到最高的榮耀和救贖。然而,我們有沒有好好利用這屬天的權利呢?我們常常是:有事就禱告,無事就睡覺;不忙就禱告,一忙就拉倒。我們即使禱告,也是五分鐘點個卯,像是到神那裡報個到;也談不到享受禱告。教會和團契的禱告會,與我無關,從來不到。如此的境況,難道我們的心還不肯承認我們是在輕蔑神,羞辱神嗎? 我信主後不久,我突然驚訝而又害怕的發現,有些天我竟二十四小時內都沒有想到過神,或神的事,或神的話語;更不用說禱告了。 那時,覺得很羞愧,覺得真不像一個基督徒。是的,不禱告恰恰證明了我們的生命大多數的時候仍然落在“肉體”的權勢之下。醫生藉著聽筒可以診斷出病人心臟的情況,同樣,禱告也能證明我們個人的屬靈生命的情況。不禱告的罪足以告訴我們,我們的靈命中已經有致命的疾病和軟弱了。 我們常常會抱怨教會團契軟弱無力,我們基督徒在世界上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原因在哪裡?原因就在我們缺乏禱告。也許我們在教會有事奉,也有讀經,也有傳福音,但我們往往缺乏不住的禱告。而這正是我們向神支取聖靈之應許時不可缺少的一環。我們屬靈生命之所以缺乏能力,正是因為這不禱告的罪在作崇。 慕安德烈說過:“如何我們對不禱告的罪認識清楚,我們就會心中覺得極為羞愧而向神說:‘我們有禍了,我完了,哦,神啊,開恩可憐我,赦免我這可怕的不禱告的罪!’”。 願這也是我們心中的寫照,也是我們的禱告。 有一位朋友問我:「為什麼那些名校畢業出來的,總愛跟人提及他們的母校?」這也就時常成為我的提醒。因為我雖然在台灣讀的高中和大學都不是第一志願,但也都算是「名校」,所以我也會因此感到驕傲。好像讀過「名校」,就表示比較會唸書、比較聰明,好像就比別人高一等。這很明顯的就是哥林多前書裡面,我們所看到當時教會中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在哥林多前書的1章18節到2章5節裡面,有一句使徒保羅的名言:「猶太人是要神蹟,希臘人是求智慧。」因為當時使徒彼得在教會裡行過許多神蹟,亞波羅也很有口才,表現出能力和智慧,所以哥林多教會的信徒瞧不起看起來很愚拙、軟弱的保羅。也因此保羅在這段經文裡闡述福音的真理,也就是上帝用被釘十字架的基督,在人的智慧中看起來非常愚拙,卻成就了人類的救贖。保羅要說:「你以為福音也是『智慧』的一種形式嗎?那你真的很愚蠢!你要仔細的看福音的信息,那是一個十字架上耶穌基督的故事。在這世界上,有哪一種智慧可以想像得到?只有上帝才有這種看起來非常愚拙的智慧。」 接下來,保羅提醒哥林多的信徒,他們才是一群軟弱的人,要不然他們就不須要耶穌的拯救了。保羅要說:「你們不是須要接受福音嗎?那看看你們自己就好,除了上帝以外,任何有智慧的會撿選你們成為自己的子民嗎?」最後,保羅告訴他們,上帝用軟弱的傳道者和信息,來展現上帝拯救的大能。保羅要說:「沒有錯,沒有任何有智慧的人跑到你們當中,會像我一樣軟弱。但重要的不是我這個人,而是我傳的道。你們只要看這個『道』所帶出的結果就好了!」 若我們真的欣賞這愚拙中的智慧,那麼這軟弱的信息就一定能夠翻轉我們的世界觀與價值觀,使我們的生命改變,也能夠謙卑下來與主同行! 撒母耳擔任士師的角色要結束了,以色列的王國時代也即將開始,在撒母耳記12章裡我們看到世代的交替。在撒母耳的信息之中,我們也看到以色列在立王的事上,犯下致命的錯誤。因為以色列看不見無法看見的上帝,所以按照自己能看見的人、事、物做了錯誤的決定。他們要像外邦人一樣,有看得見的王帶領他們打仗,也有看得見的偶像可以膜拜,而離棄了看不見的上帝。真的,人須要的是一個能夠掌控的制度,須要一個能夠用自己的想法和邏輯推斷出來,能夠展現出領導能力的人做他們的領領袖。人因為自己不能沒有掌握,要去信任一個看不見的上帝,實在太困難了。
但在這世代交替的過程裡,上帝的處理方式讓我們看見一個令人意外的好消息。上帝沒有使用嚴厲的懲罰,卻在不該下雨的季節打雷降雨,是讓以色列人嚇得要死的打雷降雨喔!使得他們看見上帝並且覺醒、承認自己的過犯。上帝要使以色列人在即將來臨的世代裡重新敬畏上帝,要把看不見的上帝當上帝看。人雖然做錯了,但上帝仍然給機會。上帝給以色列百姓一個提醒:雖然人看不見祂,祂卻永遠在我們當中。不是為了監視我們,隨時在我們做錯事的時候懲罰,而是要成為我們的生活中心,使我們能做正確的決定和選擇。 也就如12章21節所說,若偏離耶和華去順從那不能救人的虛神,是無益的。因為上帝知道若不聽從祂的話,下場就會很糟糕,就一定會造成致命的後果。所以上帝也不斷地叮嚀我們,不要害怕在過去世代當中做錯了,但要從現在開始,不要偏離耶和華、只要盡心事奉祂。22節又說:「耶和華既喜悅選你們作祂的子民、就必因祂的大名不撇棄你們。」這是何等的好消息!上帝明明知道以色列會不斷地背棄祂,卻還喜悅選他們做子民,並且保證永遠不撇棄他們。誰說舊約裡面沒有福音?若我們在福音中展望新的世代,我們就能敬畏耶和華,誠誠實實的盡心事奉祂,記念祂向我們所行的事何等大! 1“坐在天上的主啊,我向祢舉目! 2 看哪,僕人的眼睛怎樣望主人的手,使女的眼睛怎樣望 主母的手,我們的眼睛也照樣望耶和華我們的神, 直到他憐憫我們。 3 耶和華啊,求祢憐憫我們,憐憫我們! 因為我們被藐視,已到極處。 4 我們被那些安逸人的譏誚和驕傲人的藐視已到極處。” (詩123) 是的,坐在天上的主啊,我要向祢舉目!當我被周圍的環境壓得透不過氣來時,我要向坐在寶座上的主舉目!當我被周圍人的言行舉止刺激到我無法自持時,主啊,幫助我向祢舉目!求主你赦免我,我常常以為我已經記住了很多您的教誨,學習了很多基督徒當有的行為模式,當我面對試煉軟弱時,我只記得要行出這些的教誨,卻忘記首先要向祢舉目。我告訴自己應該要這樣行、應該那樣行,卻忘記了,要先來到您的面前,舉目仰望您從天上賜下的恩典能力。如果沒有您的聖靈來幫助我,我是沒有辦法做任何正確的事,當我只記得“應該”,卻忘記了“舉目”時,孩子就常常跌倒自責,“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做。我真是苦啊”! 是的,主,幫助我,在我告訴自己要怎樣做之前,求主幫助我先舉目仰望您的恩典憐憫,進入您的同在,依靠您的聖靈的大能。 是的,坐在天上的主啊,當我日復一日地與一些老習慣、老問題、老敵人爭戰時,我疲倦灰心時,主啊,我更要向祢舉目!我不單要支取您的能力,來幫助我來做一些我知道我應該做的事,主啊,我要舉目仰望憐憫我的神,在這一刻,在這同一件事上,主您仍能為我預備新的眼光、新的方式、新的體會、新的出路,並在其中經歷您新的慈愛與憐憫,因“這每早晨都是新的”。 主啊,幫助我向您舉目,而不是自己掙扎;幫助我期待您的憐憫,並安息在您的憐憫中,因我是屬於您的。主啊,當您動工時,當您施恩的手,引導我來回應時,主啊,讓我就舉目定睛在您的恩手,歡喜快樂地來跟從您的帶領,與您的聖靈同工。謝謝我的主,我的神,阿門。 接下來幾個星期,想和大家一起來思考禱告。 自從接觸基督徒,就看到聽到有關禱告的事,到現在已經二十多年了。 在這二十多年中,不斷地參與禱告,為教會禱告,為團契禱告,為他人禱告,為自己禱告,為好事禱告,為“壞事”,禱告,等等等等。總覺得似乎一個沒有禱告生活的基督徒就不像基督徒;似乎禱告就是我們基督徒的標準儀式之一。 那麼,禱告究竟是什麼?什麼才是我們的真心實意的禱告?
在美國棒球比賽中,有一種傳球是用了聖經中的意思命名的,它是“the hail mary pass”。意思是說,在情勢非常惡劣下投出的球,只有得到神的幫助才能成功。 這是天主教聖經路加福音第一章,天使對瑪利亞的祝福禱告 “萬福,充滿恩寵者,…”(基督教聖經:“蒙大恩的女子,…”)。人們之所以將瑪利亞的名字與這種最後一次的得分機會聯繫在一起,是因為我們常常將禱告與絕望連在一起。這句話被運用在這種情況下,意味著在其它的比賽時間都是靠著自己的能力。但在危急無望,再也沒有時間,沒有機會,當人的聰明才智和道德力量都花盡,沒有其它選擇時,人就得擲出“蒙大恩的瑪利亞”的禱告。 是的,也許絕望的時刻就是我們人最真誠禱告的時刻。絕望的人會禱告,不經思索的禱告,甚至在不確定向誰禱告,或不確定有人在聽的情況下禱告。在神的眼中,這也是好的。我們的神是寬宏大量的神,即使有人多年忽視祂,而今因為絕望才轉向祂,祂還是接受。 我的靈命成長也正是開始於這樣的絕望禱告,但這樣的禱告並不能長期支持靈命。但很多人都已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只有在面臨危機或痛苦時才禱告,其餘的時間都在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聰明。還美其名曰,平時的小事就不麻煩神了,有大事再來求神。其實就是中國的一句俗話,“平時不燒香,立來抱佛腳。” 其實,有這樣習慣的人,還沒有認識到我們的神是一個有位格的神,就是沒有認識到神是一位有感情,有意志,有尊嚴的神。他們並不相信禱告可以改變神的行動。他們認為,禱不禱告,事情都會按其應當發生的方式發生。這樣的想法很可能籠罩著許多自稱真心信靠神的人。這樣的人不可能真心禱告,或只是將禱告當作基督徒的必要儀式。 很多的時候,絕望的禱告是真誠的,它會讓我們看到我們的神是又真又活的神,從而,我們會緊緊抓住神,用禱告來保持和神的關係,再不是絕望那樣的禱告,而是傾心吐意的訴說,進而,不論我們的環境如何,我們都可以在神那裡得到安慰,和平靜安穩的享受。弟兄姐妹,讓我們一起來操練禱告吧! 在蒙愛教會32週年慶的主日,陳世欽牧師用使徒行傳2:41-47,對我們傳講「共建合神心意的健康教會」。陳牧師在信息當中勉勵我們,向下要扎根於上帝的話語;向上要把信仰帶到每一個生活的層面;向內強化肢體的生活,能夠彼此幫助、代禱、接納,建造彼此相愛的群體;向外我們要刻意地走進人群,使人認識耶穌,並且活出基督,以至於周遭的人受到感動相信耶穌。我們要為國度的榮耀和使命,同心共建合神心意的健康教會。這信息在我們面前呈現出一幅健康教會的藍圖,也提供我們從今往下走,要努力的方向。
在信息當中,陳牧師也提出一些信仰中的挑戰。例如我們在教會裡相親相愛,但很可能給我們傷害最多的地方,也是教會。他問:我們要如何操練放棄自己的權益,為人設想並且為人付出?其實,不管向上、向下、向內,或是向外,在信仰的路上我們時常會遇見超強的阻力,使我們走不下去。但感謝主,在使徒行傳第2章的前面,讓我們看見上帝按照自己的應許賜下聖靈。聖靈的大能在當天就使得三千人信主,聖靈並且使人能夠變賣自己的所有,拿出來與人分享,凡物公用,使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聖靈的大能是初代教會建立的原因。若我們在使徒行傳中繼續往下讀,就會看到福音被傳開了,連外邦人都能信主,甚至猶太人也能接納外邦人,這些完全是聖靈的工作。更不可思議的是聖靈的大能要充滿在信徒的身上,去做比主耶穌所做還大的事情! 感謝神賜給我們豐富的32年,往下走也讓我們能繼續藉著禱告去突破所有的阻力。我們要懇求聖靈開我們心靈的眼睛,讀懂上帝話語中的信息,不要變成大頭腦;懇求聖靈的大能翻轉我們的生命,使我們能夠活出基督,彼此相愛;並且在聖靈大能的帶領底下,使我們成為福音的管道,看見福音的廣傳! 不知道大家聽到“慶典”這個詞的時候,會想到什麽?香檳氣球、豐盛佳餚、跳舞狂歡?我記得我曾經很逃避“慶典”一類的活動,因爲感覺如果不是走形式化,就是流於縱情無益,最多也不過就是錦上添花。直到神透過舊約的衆多的節期、慶典來提醒我:慶典,是屬神子民生活中的主旋律。慶典,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屬靈操練,也是我們通向喜樂與自由之路!
聖經中以色列人的節期都與其信仰生活及信仰教育有直接的關係,每一個節期有三個主要目的。在教會32周年的慶典之際,我們一起來應用,透過實踐合神心意的慶祝,一同領受這喜樂的恩典! 第一,節期慶典形成公眾共有的記憶,鞏固以色列群體對傳統的維繫。神如何在過往一年,透過教會的教導、肢體的互動祝福了您?雖然我們無法整個教會以實體一起有慶祝的餐會,您在今天晚餐時,是否可以與家人一同分享,一起向神獻上感恩?您是否向那位祝福了您的肢體表達過您的感恩?但慶典提醒我們,一點的儀式性的行動,一張的小卡片,一個短信,都會讓這樣的感恩成爲我們更深的連接。我們透過慶典,回顧以往,紀念恩典。 第二,節期慶典產生社群凝聚力,顧及孤兒寡婦、寄居者、無地業的利未人。在回顧神恩典之餘,您是否願意將這樣的恩典來延申,在您的晚餐慶典中,您還想到誰的身影?你我,都可以讓孤獨的有家。無論是分享救恩的好消息,或是一個扶持的禱告,都能使神的喜樂得以更滿足。我們透過慶典,把握現在,分享恩典。 第三,節期帶來對將來的盼望,並且預表神為人在天上預備的歡樂。特別在困難的日子,守節讓人想起神的同在,神的作為。居家避疫的日子過久了,沉悶無聊,意志低沉成爲了常態。我們是否可以在我們的晚餐慶典中,與家人朋友一起感謝神過往恩典之餘,誦讀彼得前書,紀念我們在地上寄居的身份,並一起思想,我們接下來,可以為永恆如何更好的預備我們自己?我們透過慶典,定睛永恆,仰望恩典。 “我的神我的王啊,我要尊崇你,我要永永遠遠稱頌你的名! 我要天天稱頌你,也要永永遠遠讚美你的名! 耶和華本為大,該受大讚美,其大無法測度。 這代要對那代頌讚你的作為,也要傳揚你的大能。 我要默念你威嚴的尊榮,和你奇妙的作為。 人要傳說你可畏之事的能力,我也要傳揚你的大德。 他們記念你的大恩就要傳出來,並要歌唱你的公義。” (詩145:1-7) 阿門! 舊約何西阿書是我最喜歡的舊約書卷之一,因為很直接的就能夠從先知何西阿親身經歷到妻子歌蔑的背叛,然後再將其買贖回來的過程裡面,體會到先知在實際生活中的掙扎,更進一步體會到上帝的憤怒和痛心,也因此能夠體會到上帝憐憫的可貴。憤怒和憐憫是無法同時存在的,可是上帝完全的愛卻突破了二者之間的張力。原來上帝的憐憫是出於祂自已的主動,是因為祂自己的愛,而沒有任何的條件;甚至,連悔改都不是條件,而是對上帝憐憫的回應。原來,這就是福音!
先知何西阿因為聽從上帝的吩咐,所以在經年累月的經驗裡面,能夠刻骨銘心的體會上帝的憐憫。而我們卻不須要去娶ㄧ個淫婦,來親身的體會,因為耶穌基督已經把舊約裡面的福音,藉著十字架的救贖呈現在我們的面前。也感謝主耶穌,在被出賣的那一夜為我們設立了聖餐,讓我們能夠時常的記念,所以能夠藉著有形的餅和杯,時常的來經歷祂無形的恩典和憐憫。先知何西阿因為對上帝的認識,奠定他服事的基礎,也因為他對福音的體會,祂能夠重新接納他的妻子歌蔑。那麼,我們對福音的認知是什麼?我們真的能夠在聖餐當中有深刻的體會嗎? 許多時候我們會很感慨:主恩明明如此深厚,但為什麼弟兄姊妹卻沒有反應,對信仰不認真,也不願參與服事呢?可是自己在服事當中,雖然深知沒有回報是理所當然的,但當人忘恩負義的時候,就又不能接受了。若談到對上帝憐憫的回應,我們仍然有許多的地方可以學習。 不管怎麼樣,因為我們相信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我們可以重新調整對信仰的認識,也可以調整我們追求的方向。只有福音能夠改變我們的生命,也只有福音能夠成為我們的激勵。至少,我們可以像何西阿一樣,聽從上帝的話,一同營建一個能夠經歷福音和學習的環境,也一同把這福音呈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
牧師的話
November 2022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