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rritos
  • Campus
    • Cerritos
    • Fullerton
    • Oakland
    • East Lansing
  • Congregations
    • Mandarin Morning 國語堂晨間
    • Mandarin Noon 國語堂午間
    • English
    • Cantonese 粵語堂
    • Kairos
    • Youth
    • Children
  • Community
    • Children Academy
    • Learning Institute
    • FECC Scouting
  • Resources
    • Baptism
    • Facility
    • Parking
    • Short-term Mission
    • Membership Application
    • Scrip
    • News
      • FECC Family News
      • English News
      • Kairos News
      • Youth News
      • 教會大家庭消息
      • 國語堂消息
      • 粵語堂消息
      • Event Calendar
  • About
    • Mission
    • Vision
    • Beliefs
    • History
    • Leadership
    • Giving
  • Bulletins
  • Campus
    • Cerritos
    • Fullerton
    • Oakland
    • East Lansing
  • Congregations
    • Mandarin Morning 國語堂晨間
    • Mandarin Noon 國語堂午間
    • English
    • Cantonese 粵語堂
    • Kairos
    • Youth
    • Children
  • Community
    • Children Academy
    • Learning Institute
    • FECC Scouting
  • Resources
    • Baptism
    • Facility
    • Parking
    • Short-term Mission
    • Membership Application
    • Scrip
    • News
      • FECC Family News
      • English News
      • Kairos News
      • Youth News
      • 教會大家庭消息
      • 國語堂消息
      • 粵語堂消息
      • Event Calendar
  • About
    • Mission
    • Vision
    • Beliefs
    • History
    • Leadership
    • Giving
  • Bulletins
Search

認罪難嗎?                 徐天傳道

5/31/2020

 
​        在上主日“學箴言”的主日學課程裡,談到了“愛家的智慧”,有很多要我們夫妻在家裡不要行的事。如,不要驕傲,不要易怒,不要挑錯,不要藐視,不要爭吵,不要說謊,不要囉嗦,不要嫉妒,不要愚頑,不要懷恨,等等。我們都知道這些是不好,但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誰沒有行過其中的事呢?

        不要說是從結婚以後,其實從和相愛的人談戀愛開始我們就開始行那我們不該做的事了。為了保持夫妻親密關係,對我們犯的錯,必須要處理。當然,每一對夫妻處理的方式可能都不會一樣。我想其中最美好方式就是認錯而不是逃避。在信主以前,夫妻關係有問題,我總認為一定是一方或雙方做了錯事(犯錯)。但信了主以後,我發現,表面上說是犯錯,本質上就是犯罪。但人們,即使是基督徒還是喜歡說“犯錯”,因為聽到“犯罪”,自然就會感到問題嚴重了。好像,“錯”是在人前做了不該做的事,級別較低;而同樣的事帶到神的面前就是“罪”了,級別較高,有點上綱上線的味道。當我們基督徒談到認罪,就應該包括我們所有所謂的“錯”。

        以前,讓我認錯都覺得很難,現在我們要認罪,難嗎?事實上,一個真正的認罪是很難的。祁克果對罪的認識非常深刻,他說,“人不可能靠自己並且由自己來解說何為罪,因為人自己是陷在罪中。他所有關於罪的談論,骨子是要替罪說話,想憑原宥推諉,以減輕自己的罪。”是的,我們就是這樣。有些事可能是我們應該深深為之悔恨的污點,然而我們可能未曾為之感動後悔,如果我們心是正的,應該會後悔。借用潘可寧書中的話,我們都“沒有成為我們該成為的樣子”。

        我們會發現,現在我們對罪的問題談論得越來越少了。過去的基督徒恨惡罪,害怕罪,逃避罪,為罪悲傷。有人發了脾氣就懷疑自己是否能領聖餐;一個女人若因妹妹較聰明可愛而長期嫉妒,會擔心這罪是否會奪去她的救恩,…。而今天的我們,就很難說出這些話。有些基督教團體的認罪是這樣的,“讓我們為人際關係方面的適應力認罪,特別是與人連結方面的軟弱。”對於罪,現在的我們常常含糊其辭,不明不白。

        認罪是難的。它難就難在我們對“認罪”的認識。不要以為神特別想聽我們認罪,而是,神為了我們的好處。我們需要認罪,好讓我們自己得醫治,被改變,得救恩。親愛的弟兄姐妹,讓我們常常思想我們的救恩;那麼我們就必須常常認罪;否則,我們就只知道這救恩的字眼,忘卻了救恩的實質。

喚醒教會的呼喊          熊天牧牧師

5/31/2020

 
​   最近讀了一篇文章(作者:Chip Ingram) ,題目是「Wake-Up Call for the Church」,我把它翻譯為「喚醒教會的呼喊」。作者說:「我們所知道的世界停止了!邊界關閉、學校和企業關閉,旅行渡假、外出就餐、球賽都暫停,甚至教堂禮拜也都全部停止。疫情就像一場大屠殺一樣,剝奪了成千上萬的生命,也造成上百萬患病者以及他們親友的恐慌。更帶來失業等龐大的社會成本,使許多原本生活就不容易的人無以為繼。」作者又丟出了問題:「如果這是因為世界(甚至在那些自稱基督徒的人中)充滿了暴力、腐敗、不公正、貪婪、權力控制、不道德和對窮人與邊緣化族群的忽視,以至於上帝允許這種邪惡的病毒傳播,導致世界停止運轉,那該怎麼辦?」

        我順著作者的指引去讀舊約的「耶利米哀歌」,我有點驚訝,因為發現其中的架構〈參新國際版研讀本聖經〉竟然與今天疫情中的情景相似:

「耶利米哀歌」 今天的疫情
耶路撒冷的悲慘和荒涼 (1章) 世界的悲慘和荒涼
耶和華向他的子民發怒 (2章) 耶和華向世界發怒
猶大的怨訴、以及得安慰的根源 (3章) 世人的怨訴、以及得安慰的根源
錫安今昔情況的對照 (4章) 世界今昔情況的對照
猶大懇求神的饒恕 (5章) 世人懇求神的饒恕(?)

        我在對照表中最後一行的右邊放了一個問號,意思是世人會因此懇求神的饒恕嗎?若從「啟示錄」裡看,上帝降下各式各樣的大災難,目的就是要喚醒人回頭,但結果卻是世人仍然硬著頸項。那麼我們基督徒如何看呢? 

        「喚醒教會的呼喊」的作者說:「因為上帝的憐憫,祂要藉著這場危機和悲劇,懇請並警告他任性的孩子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這全球性的干預使我們停下來檢查自己,使我們悔改,丟棄自己的邪惡、貪婪和自我專注,並且要我們幫助弱者、解決不公、愛護貧窮、原諒我們的敵人。」

        新冠病毒疫情真的是上帝對世界的審判或懲罰嗎?我不能確定,因為我們很難對苦難的原因下定論。可是,不管是或不是,我們可以在這次世界停止當中,學習安靜,因此能夠聽見上帝喚醒教會的呼喊。目前最熱門的話題是「重新開放」,或許,至少我們可以重新設定尋求上帝和禱告的方向。或許,我們需要的是悔改,讓我們不離棄起初的愛心,繼續跟隨耶穌基督!

“匆忙病”的治療   --     徐天傳道

5/24/2020

 
​        前幾次的牧者的話都在談“匆忙病”。我想在我們兄弟姐妹中間一定也會有不少染病者,我就是其中之一。當我發現我行事匆忙時,我也想改變這樣的心態,改變自己的行事風格。可是,這沒有想像中的容易。約翰. 歐特堡牧師,在他的“十個改變生命的屬靈操練”中,對如何治療“匆忙病”有他獨到的見解。他說,我們無法靠自己變得不匆忙,我們無法單靠自己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進入一種訓練的生活。

        第一個操練可以成為“放慢腳步”,就是刻意選擇讓自己處在必須等待的情況,以此培養耐心。例如,下個月開始,開車時故意選擇慢車道,並以能如此控制自己的情緒而自豪。一整個月都這樣。這樣做很可能讓你比平時要慢5分鐘左右到達目的地,但你會發現自己對其他的快速車輛並不再那麼生氣了。自己不超車,別人超你,就為他們簡短禱告,求神祝福他們。在商店結帳排隊時,刻意選擇較長的一隊,不去考慮或計算每隊將要花費的時間。如果看到有人只有一二樣物品,主動讓他先結帳。這樣做你會發現自己的心情會非常愉快。還有很多很多地方,只有是以前你很在乎時間的事,我們都可以這樣刻意挑選一個花時更長的選擇。一段時間以後,你會發現,我們應該完成的事沒有一樣延遲的。如何有弟兄姐妹不相信,你可以立刻開始你的操練,哪怕先設定一個星期。

        另一個比較傳統的操練是獨處,耶穌經常如此行。他剛剛開始服事時,在曠野長時間禁食禱告。祂在許多時候都曾獨處:聽到施洗約翰死亡的消息之後,揀選門徒之前,醫治痲風病人之後以及門徒開始服事之後。他一生都是這樣做,直到祂在地上的生命要結束之前,祂仍去客西馬尼園禱告。祂的服事始於獨處,也終於獨處。所以,獨處非常重要,因為獨處能使我們免受社會壓力無情的塑造。

        獨處需要堅韌的毅力。除了事先把獨處的時間寫在記事本上,否則這事就不會自動發生。獨處可以有兩類。 一是每天固定的短時間獨處。一是一段較長時間的獨處-半天,一天或者幾天。我們可以在一天的開始為當天的行程,各樣要辦之事,及要相共處之人禱告,將一天交在主的手中。我們也可以在工作中,暫停五分鐘,只和主在一起。有很多人,更喜歡在就寢前花片刻,回憶一天中的所作所為,自檢是否都蒙神喜悅?長時間獨處只有嚐到了獨處好處的人才會喜歡,要長時間與神在一起,一定要制定出與神同在的時間表,這樣我們的心思就不好那麼容易的被分散了。 

        弟兄姐妹,如果我們覺得自己有“匆忙病”的嫌疑,我們不妨自己為自己制定一個治療此病的操練方案,相信這樣的操練一定會幫助我們改進我們與主耶穌基督的關係。

仰望曠野的銅蛇  - 熊天牧牧師

5/24/2020

 
​   相信耶穌容易嗎?對非基督徒來說,好像很難,但對我們基督徒來說呢?

        約翰福音3章14、15節說:「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這是主耶穌與猶太人的官尼哥底母之間對話的一部分,主耶穌引用了民數記21章4到9節中的記載。在當時,以色列百姓因為曠野的路難走,又沒水沒糧,就不斷地抱怨責怪上帝。於是上帝就使火蛇進入他們中間咬人,被咬了就會死。當摩西為百姓禱告之後,上帝就要摩西製造一條銅蛇,掛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一望這銅蛇就活了。這是上帝在恩典裡面拯救以色列百姓的方法,凡被蛇咬到的人,只要一抬頭仰望被高舉的銅蛇,就可以活命了。這也是預表主耶穌在十字架上被高舉,相信的人抬頭仰望,就得到永生。

        看起來很直接了當,非常容易。但天底下哪有這麼好的事,真的這樣簡單嗎?就像主耶穌對尼哥底母不厭其煩地解釋「重生」,這完全是上帝的工作,你只要相信抬頭仰望就好,但尼哥底母最後的反應卻是:「怎能有這事呢?」尼哥底母以為自己是相信上帝的人,但卻無法接受重生完全是上帝的工作,而自己完全無能為力。因為他是法利賽人,努力靠自己的能力遵行上帝的律法,他也是猶太人的老師,更沒法承認自己教導的錯誤。我們在今天世界觀的教育下,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世界的價值觀告訴我們,我們的價值是靠自己努力賺來的。要相信耶穌容易嗎?

        我們雖然已經是基督徒了,但對原有的生活觀念仍深信不疑,原有的生活習慣太熟悉、太舒服,我們也捨不得離開自己的舒適區,我們裡面仍然有許多東西需要處理。但好消息是我們已經開始了相信的歷程,只要我們持續相信耶穌,承認自己很軟弱,願意放手自己的掌控,我們的生命就一定翻轉。相信耶穌也就是這樣的容易!

讓人不舒服的議題   --   熊天牧牧師

5/17/2020

 
​    新冠疫情徹底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模式。在最近「重新開放」的聲浪中,我們看到整個世界在許多方面,比如說經濟體系、社會體系和醫療體系等都需要重建。這讓我想到,當福音一旦介入我們的生活之後,我們就有一個全新的生命,我們的生活模式也會相對的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體系在各方面也都需要進行重建。可是,這也讓我意識到自己裡面仍然殘餘著許多固有的本性,正在抗拒福音的運行,也因此讓生活的重建緩慢下來。這些固有的本性躲在基督徒內心裏面的一些陰暗角落,是我們不喜歡別人看見的,甚至連自己都很怕看見。在聖經裡有些議題,道理我都很清楚,我也很會呼喊口號,但若走深一點,我就不願意去碰觸了,因為碰了,就必須面對自己陰暗的角落,會讓我感覺不舒服。這些議題包括:
人喜歡躲在黑暗裡;
必須翻轉的世界觀與價值觀;
對人分享自己的失敗和軟弱;
捨不得離開的「舒適區」;
      摘下面具。

因為我雖然已經是基督徒,卻仍然喜歡躲在黑暗裡面,不敢曝光,讓人看見;而「舒適區」是一塊我很熟悉、習慣的地方,待在裡面太舒服了,又有安全感,你卻要我離開,我怎麼捨得呢?我又要面對揮之不去的世界觀與價值觀,也因此不敢分享自己的失敗和軟弱;也不願意摘下保護自己的面具。

在疫情當中,我想到了這些議題,因此推出「讓人不舒服的議題」講道系列。我的目的絕對不是要使人「不舒服」,而是希望藉此提供一個思考生命旅程的機會。就像新冠病毒必須被清除,我們才能不害怕、有平安;而基督徒內心陰暗的角落也必須被清除,我們生命的成長才不會停滯,這才是真平安的來源。

有意思的是福音的大能絕對遠超過我們的想像,當我們在如此的困境當中經歷到福音的時候,你不但不會感到不舒服,反而會更欣賞耶穌基督的救贖。約翰福音3章21節說:「但行真理的必來就光,要顯明他所行的是靠 神而行。」這是主耶穌告訴我們的好消息。「行真理的」的意思,你不必想得太複雜,就是那單單仰望上帝恩典的。若真是如此,那我們一定很高興向主敞開,你也無法想像,跨出黑暗有多簡單。這就是信主之道!

匆忙病的特徵  --    徐天傳道

5/17/2020

 
​        上上個主日,牧者的話談到“匆忙病”,我想很多人可能都不會覺得自己有這“病”,我一開始也不覺得自己有。但仔細檢查一下自己的生活,發現好多時候都潛意識地在與時間賽跑,生怕時間不夠用,怕該完成的事無法做完。我相信,這樣的潛意識一定會在我們的生活中表現出它的特徵來。

        我們會不斷地加快日常活動的速度。我太太乘坐我車時常常責備我開車太快,看不得有車超過自己,前面的車如果太慢就會心生抱怨。停在紅燈前,如果有兩條道上各有一輛車在等,我會根據每輛車的製造年份及車型猜測哪輛車會衝得較快而停在它後面。很多人都喜歡同時做兩件以上的事。汽車是進行多重任務的好地方。所以,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人們在汽車裡邊開車邊吃東西,邊打電話,邊化妝,邊發短信,等等。

        有“匆忙病”的人也常表現出雜亂的特徵。我們桌子上很可能堆放了很多報刊書本,但因沒時間看而感到內疚。而家裡更是顯得雜亂,因為我們買了很多可以節省時間的精巧機械或電器,卻沒有時間,沒有耐心看使用說明,而堆放在一邊。

        有“匆忙病”的人其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缺乏愛的能力。因為愛和匆忙是根本不相容的。愛永遠需要時間,而匆忙的人沒有時間。“匆忙病”使我們太疲勞或太心不在焉,所以無法去愛那些我們對他做過最深承諾的人。我們有時,即使毫無理由也很匆忙;有時有一種潛在的張力,導致自己對心愛的人說出一些刻薄的言詞,或與手足爭吵。有“匆忙病”的人,往往漠視周圍人的愛心和關心,常常失去感恩和驚奇的感覺。

        匆忙是靈命的大敵,因為匆忙對愛有重大殺傷力。匆忙不僅是現代生活中許多憤怒和挫折的原因,它也使我們無法接受父神的愛,也使我們無法深思神的話。這也是耶穌從不匆忙的原因。如果我們想要跟隨耶穌,就必須下狠心滅絕生活中的“匆忙”,因為我們不能走的比我們要跟隨的人還快。

        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是匆忙的人嗎?我們還是不匆忙的人?我們有沒有這些匆忙的特徵呢?願我們自省。一個凡事都仰賴神的人一定相信,神定意要成全的事,無論你多慢,事一定會成;神定意要拆毀的事,無論你多快,事照樣被拆毀。

母親的愛   --  徐天傳道

5/10/2020

 
​        今天是母親節,在這裡我要向我們所有的母親獻上祝福,祝愿我們的母親母親節快樂。願我們母親還健在的弟兄姐妹今天也要獻上格外的孝心,讓我們的母親格外高興,因為這是她們應得的。也願我們中間母親已不在的弟兄姐妹,今天也來紀念我們的母親,思想我們母親的美德,讓母親的美德成為我們的祝福。

    母親的愛是偉大的,正因為如此,母親才成為了一個家庭的中心,成了子女心中家的象徵。母親不在了,那個大家就不存在了。 有一個小學生,放學回家,他父親坐在客廳裡看手機。一到家就喊“媽媽”,沒人回應。又喊了幾聲,還是沒有回應。就自言自語地說,怎麼家裡沒人哪!他父親火了,說,“我不是人哪”。可見在小孩的心裡,媽媽的分量是何等的重。我們中華文化中也充分體現出母親的重要。對結過婚的女孩,原來的家,傳統上稱“娘家”,為什麼不稱“嗲家”?而稱現在的家為“婆家”,為什麼不稱“公家”。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為什麼不是“慈父呢”?這些都能說明一個問題,就是母親在中國歷史和文化中所產生的影響是何等的深刻。

    為什麼會如此?那是因為一個母親在家庭裡,在兒女身上所付出的愛上是無法計量的。人們說,養兒方知父母恩。對我來說,我女兒的撫養及成長,這句話的感覺並不深刻。也許是當年精力旺盛,不覺得什麼累。倒是現在,看到我女兒的兒子從懷孕,出生,到現在一歲多的過程,讓我感慨母親所付出的心思和體力。那種甘願,那種犧牲,那種無條件的付出,做子女的,尤其是做兒子的是很難體會的。所以說,我們子女對我們的母親無論多麼孝順都不為過,因為母親是當得的。

    母親的愛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它是甘願的愛,犧牲的愛,是無條件的愛。而這些都是從我們的神來的,因為神對我們人類的愛就是如此。這裡,讓我們看到,母親的德行中只有包含那些從神來的品格,母親的愛才會顯出偉大高尚。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在我們慶祝母親節的時刻,除了祝我們的母親健康,平安喜樂外,更願看到每一位母親的愛都帶著神的品格,神的光彩和榮耀。

自由緬甸遊騎兵 (Free Burma Rangers)                    熊天牧牧師

5/10/2020

 
    「自由緬甸遊騎兵」 (Free Burma Rangers) 是我在上個星期看的一部電影,一部非常特殊的電影;是一部真人真事的紀錄,也是由當事人主演的電影。主角尤大衛(Dave Eubank)是一名前美國特種部隊「遊騎兵」的軍官,因為聽見上帝的呼召,就與新婚的妻子凱倫(Karen),進入當時鮮為人知的緬甸衝突地區,一個一個地幫助在戰亂中受傷的災民,並很意外的在上帝的帶領之下,成立了「自由緬甸遊騎兵」組織(Free Burma Rangers)。他們一方面幫助流離失所的災民,提供緊急醫療護理、住所和食物,另一方面將緬甸軍隊殘酷的暴行公諸於世。他們的目的不是使用武力打擊緬甸軍隊,而是寄望在緬甸的和平。尤大衛夫婦的三個孩子都在緬甸的叢林裡出生長大,他們不僅在艱困的環境裡學到求生的技能,更承繼了父母對人的愛,一同的服事災民,也一同在服事中成長。

    20年之後,緬甸軍隊的壓力減緩了,這個家庭又聽見上帝的呼召,所以我們就看到一支「自由緬甸遊騎兵」,居然從緬甸來到當時全世界最危險的地區─ 伊拉克的摩蘇爾 (Mosul)。我們看到尤大衛在槍林彈雨之中,拯救被困住的婦人、小孩與受傷的難民,救援的過程和他的動機都讓人難以置信。而同時,我們也看到尤大衛在同僚陣亡的哀傷當中掙扎,最後因為上帝的愛,他願意把報復的公義交還給上帝,而選擇饒恕。

    當然,我在這裡是想把這部電影推薦給弟兄姊妹;當然這部電影很感人。但我推薦的原因,是因為電影中每一個事件,都是上帝的神蹟,其中的每一滴血、每一滴淚都充滿了上帝的見證。電影的主角是這個家庭,是「自由緬甸遊騎兵」的成員,但真正的主角卻是幕後的上帝。

    對我來說,這個家庭的提供了一課信仰課程。它深深的觸動我,讓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
• 一個退伍軍人,領受上帝的祝福投身宣教工場,帶動了300梯次的「拯救緬甸遊騎兵」訓練,居然成為上百萬人的祝福。
• 一個家庭,誕生在艱困的環境裡面,他們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卻進入了他們最滿意的境界。
• 一個微弱、貧窮的少數民族,自己都需要幫助,卻差派一支隊伍到更無助、更危險的地方,成為別人的幫助。
其中沒有一件事情是可能的,但只有上帝的愛才能帶來動力,只有上帝的行動才能使它們變成可能。

    我發現自己在內心的一角,好像期待能有這樣經歷上帝的機會,但在另一個角落,又藏了許多害怕,跟隨上帝真的是冒險的行動。這也讓我想起了「危險的禱告」,我願意如此的來跟隨耶穌嗎?

跨 出 黑 暗       --     熊天牧牧師

5/3/2020

 
​    約翰福音3章20到21節說:「凡作惡的便恨光,並不來就光,恐怕他的行為受責備;但行真理的必來就光,要顯明他所行的是靠神而行。」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信主的人,我一定會來就光,可是每當我認真自省的時候,又發現自己雖然不會恨光,但卻好像也不是那麼喜歡來就光,在往深處想 一點,還真的如約翰福音3章20節所說的,恐怕我的行為受責備。再往下去,我就不敢想了,難道我是作惡的嗎?我知道,這樣的問題我必須要正視,我就開始檢討我為什麼會害怕自己的行為受責備的原因。我也因此發現,就算是基督徒,在自己的裡面也就好像美國俗語講的「衣櫥裡的骷髏」(A skeleton in the closet),若把衣櫥的門打開,會把人嚇死的,若要正視和面對,還真的很不舒服。其實,「不來就光」好像還不只是非督徒的問題,也仍然是基督徒的問題。

我要感謝主的,就像羅馬書一章17節所說:「這義是本於信,以至於信。」是讓我們還在一個信主的過程之中,讓我們在雖然已經是百分之百的義人,但也是百分之百罪人的情形裡面,使我們能夠逐漸地走出黑暗來就光,也讓我們能夠逐漸地體驗到自己所能夠行出的真理,其實完全是出於聖靈的工作。我知道自己離完全的日子還早呢,要不然你們現在看到我,就像看到 耶穌一樣,但我也相信聖靈在我身上的工作一定成就。我須要做的,就是在這過程裡,逐步地檢視自已喜歡待在黑暗裡面的原因,用信心勇敢的向主敞開,然後求主幫助我走出來。

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我們將推出「讓人不舒服的議題」講道系列,一同探討這個問題。其中包括我們的世界觀與價值觀、我們的「舒適區」,以及我們不知不覺的戴面具。這個主日,讓我們來看「跨出黑暗」。

匆 忙 病     --     徐天傳道

5/3/2020

 
​        我們很多人都患上了“匆忙病”。現在的人似乎都有有一種幻覺,就是以為匆忙可以讓我們擁有更多時間。有一個汽車保養廠,牆上有一廣告標語“我們幫助你行事更快!”可是我們需要的並不是要“行事更快”。

        “時代雜誌”曾報導,一九六零年代,美國參議院開會時曾就時間管理大加討論,因為專家指出,由於科技的進步,再過二十年左右,人們的大幅減少每週工作的時數和每年工作的週數,否則退休年齡得提前。他們說,到時候人們將會有一個很大的挑戰,就是如何使用空閒時間。但時至今日,我們卻還沒什麼人覺得,我們現在的主要挑戰是不知如何運用多出來的時間。

        確實,科技的發展在這二十多年裡創造出很多很多讓人們節省時間的產品和服務。如,將洗髮和潤髮合二為一的洗髮精,省去了以往耗費時間的潤髮步驟。承諾可以在三十分鐘內送貨到府的達美樂披薩店。還有很多飯店,不是因為他們的“好食物”或“便宜食物”,而是因為他們的“速食”。但即有了這些“速食店”,客人還是要停車,走進店內,點餐,等食物端到桌子上,這些還是需要時間,因此,就發明了外賣車道。

        諷刺的是,這些努力並未使我們得到想要的結果,即一種可稱為“有充裕時間”的感覺;我們的感覺常常恰好相反。Robert Banks 寫道:美國社會在物質上非常豐富,在時間上卻非常貧窮。全球三分之二的國家在物質方面非常貧窮(以美國人的標準),但在時間上非常富足。

         所以,Meyer Friedman 對“匆忙病”的定義是:“最重要的是,經常因為他人的壓迫(包括真實的和想像的),想在越來越短的時間內,完成越來越多的事情,或參加越來越多的活動。” 匆忙會使我們像耶穌說的,“被今生的思慮,錢財,宴樂擠住了”,以至於祂的道難以在我們裡面紮根。

        耶穌當時就很了解人們的這類問題,祂屢次從人群和活動中退去,並也教導祂的門徒如此行。耶穌力勸門徒將時間騰出來,跟隨耶穌不是用衝刺的跑法;我們必須下狠心滅絕生活中的“匆忙”。這不是說我們永遠都可以不慌不忙,而是要向耶穌學習。耶穌常常有很多的事要做,但祂從不會因而切斷和父神之間的關係,祂從不會因而無法付出愛給需要的人。祂定期從活動中退下,獨自安靜禱告;祂經常忙碌,但從不匆忙。這就是我們生命的榜樣。 
    國語堂主頁

    牧師的話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February 2015
    January 2015
    December 2014
    November 2014
    October 2014

    Categories

    All

CAMPUS

Cerritos
Fullerton
Oakland
EastLansing

CONGREGATIONS

English
Mandarin 國語堂
Cantonese 粵語堂
Kairos | Young Adults
Youth
Children

COMMUNITY

Children Academy
Learning Institute
Boy Scouts

RESOURCES

Baptism
Scrip
​
Short-term mission
Facility

NEWS

FECC Family News
English News
Kairos News
Youth News
教會大家庭消息
國語堂消息
粵語堂消息
Event Calendar

ABOUT

Mission
Vision
Beliefs
History
Leadership
CERRITOS CAMPUS | 11330 East 166th Street, Cerritos, CA 90703 | TEL: 562 865 8444 | EMAIL: admin@fecc.us
  • Campus
    • Cerritos
    • Fullerton
    • Oakland
    • East Lansing
  • Congregations
    • Mandarin Morning 國語堂晨間
    • Mandarin Noon 國語堂午間
    • English
    • Cantonese 粵語堂
    • Kairos
    • Youth
    • Children
  • Community
    • Children Academy
    • Learning Institute
    • FECC Scouting
  • Resources
    • Baptism
    • Facility
    • Parking
    • Short-term Mission
    • Membership Application
    • Scrip
    • News
      • FECC Family News
      • English News
      • Kairos News
      • Youth News
      • 教會大家庭消息
      • 國語堂消息
      • 粵語堂消息
      • Event Calendar
  • About
    • Mission
    • Vision
    • Beliefs
    • History
    • Leadership
    • Giving
  • Bullet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