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剛結束了「讓人不舒服的議題」講道系列。第一週的議題是「跨出黑暗」,談論我們仍然喜歡待在黑暗裡,因為害怕被責備。第二週的議題是「軟弱也挺好」,談論我們不敢承認自己的軟弱,因為害怕被人瞧不起。第三週的議題是「脫去光彩的形象」,談論我們要維護自己的形象、要戴面具,因為我們需要活在別人的眼光與自己的罪咎感當中。這些陰影交叉組成了一個體系,形成了現有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使我們緊緊抓住自己的成就、面子、驕傲、嗜好和習慣,在其中我們可以隨己意掌控和操弄。因為我們很熟悉很習慣這種生活方式,所以待在裡面也感到很舒服。
還記得華爾街金融大亨馬道夫Bernie Madoff嗎?他因為欺騙了成千上萬的客戶,獲得超過600億美金的非法利益,在2010年被判刑入獄。他目前在監獄在工作,每個月只能賺$170元。在一次的記者訪問裡,他居然說他比以前快樂。他說,在騙錢的二十年當中,一方面,他要訛詐別人,想賺更多的錢;另一方面,因為害怕會被揭發,所以須要想盡辦法來遮掩過犯,因此他一直活在煩惱害怕裡面。可是,在監獄裡他不再有焦慮,而且也不用成天去想怎樣賺錢。他這樣說:「Now I have no fear -- nothing to think about because I'm no longer in control of my own life」意思就是「我不再害怕,沒有事情讓我煩惱,因為我不用再掌控自己的生活」。 我想,我們不須要像馬道夫一樣,被強迫後才會覺醒。我們也不須要像一個兩歲的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就緊緊地抓住不放。主耶穌用比喻提醒我們說:「沒有人喝了陳酒又想喝新的。」陳酒的確比新釀的酒香純,若要二者擇一,沒有人會選新酒喝的。 可是,當我們在現有的體系中領受嶄新的福音之後,要確定自己到底要什麼,然後成為我們尋求和禱告的方向。我們要學會放手,放掉我們覺得習慣和舒適的原有體系,因為主耶穌已經把全新的世界帶來了,福音要使我們去倚靠上帝,就能享受自由。讓我們一同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在我們認罪的過程中,承認自己犯了罪容易,但要找到在哪裡(靈魂的住處) 犯了罪比較難。有兩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們自我追索罪性的住所。
第一是,“我為什麼要這樣做?” 我們說謊常常是為了逃避不願意承擔的後果。幾年前,我在高速公路的car pool 道上被警察叫停。說我超速了。我馬上否認,說我一定是在儀表的65mile時速之內,如果真是超速,那一定是我的儀表有問題了。我為什麼要否認?為什麼要說謊?因為我知道超速受罰的後果,不僅要“出血”,還要賠上一天上Traffic school的時間。我們也常常說人的閒話。為什麼?因為那個人“太傲”;其實是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厲害,搶了自己的風頭,心裡不喜歡他,就嫉妒他。 如果能誠實地回答這個問題,我們的認罪就會相當順利。事實上犯罪往往是與個人的需要有關聯。 犯罪是以不正當的方法或行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要不犯罪,就要先認清自己,選擇正當的方法或行動來滿足自己。至於何為正當?何為善?何為惡?我們基督徒應該有正確的答案。問題是,在那慾望或犯罪的衝動來臨時,是否還有我們選擇正當的方法和行動的時間? 第二是,“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 有時,說謊確實可以讓我們少了很多麻煩,但對一個誠實正直的人,這將導致他心靈的不安。有時,一個謊言可以逼迫你製作一連串的謊言,若你不是一個厚顏之人,謊言將給你帶來不斷的尷尬和羞愧。閒話的後果,必然給人帶來關係的毀壞,在一個團體裡,必然帶來分裂和傷害。所以,這個問題可以讓我們從犯罪的後果帶給我們對自己行為的悔恨。並在我們的靈魂深處插上一根“下次不能如此”的標籤。我們認罪是在神面前承認自己在罪面前的無能。而我們認罪目的是求神赦免我們的罪,並求聖靈幫助我們,以後不犯罪。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我們沒有哪一個人想犯罪,但沒有哪一個人可以不犯罪,我們唯一可以做到,就是依靠聖靈和耶穌的智慧,在犯罪之先就看到自己的不足、放棄不正當的方法和行為、並意識到犯罪帶來的後果,從而尋求聖靈的帶領,順從主的旨意。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認罪反省是要讓我們發現導致我們犯罪的動機和根源。但所有的罪裡都包含“否認”的元素。它會讓人患上某種程度的道德近視,減低人們看見罪的能力,阻礙我們尋找犯罪的動機。所以,我們需要用新的眼光來看自己的罪。
人犯罪後,出於良心平安的目的,會不自覺的為自己的行為尋找合理性,這也就上面說的所謂“道德近視”。它有時人身上顯得特別誇張。美國內戰歷史學家詹姆士.麥克佛生曾撰寫詹姆士.漢默德的故事。漢默德 擁有一座大農場,是美國國會議員兼州長;除了深具野心,強力維護奴隸制度,還縱情聲色。他在1839年買下了十八歲的女奴莎莉和她的女嬰露薏莎。他和莎莉發生關係,生了幾個孩子;露薏莎十二歲時,他又和她發生關係,又生了幾個孩子。漢默德有個富有的姻親叫作魏德.漢彌爾頓,漢默德性侵害魏德的四個女兒,最小十三歲,最大十八歲,魏德威脅要把這醜聞公署於世,至此漢默德的國會議員兼州長生涯才告停頓,不過也只是暫時的。然而誇張的是,當漢默德的妻子離開他,而那時適逢流行性傳染病奪走了許多奴隸和家畜的生命(他將奴隸和家畜歸在同一類),他在日記中寫道: 看到周圍所有人事物凋零,我的心幾乎被壓碎。黑人,牛,驢,豬,我名下一切有氣息的似乎都遭咒詛,逃不過…。偉大的神啊,我做了什麼?從來沒有人遭過這種咒詛…,我到底做了什麼,還是因為我沒做什麼,才會有遭到這樣的命運?… 沒有人喜歡我,沒有一個人。沒有半件事被放過,沒有半件事被饒恕。 我們也許不會像漢默德這樣無恥,他侵害別人,奴役別人,居然還覺得無辜;但自欺的能力在我們裡面同樣運行,只是程度大小而已,我們可能為了逃避責任或痛苦而說謊,最後連自己都信以為真。我們會不加思考地諂媚或利用操縱別人,自然得像設計好的電腦程序一樣。所以,在認罪的過程中,要意識到人們這種道德近視的本性。要對自己誠實,要用新的鏡片看自己的罪。要從我們得罪之人的眼光來看我們的罪,努力讓自己得到神的眼光。 耶穌教訓說:“為什那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 當我們自己眼中有樑木,看問題就不準確了。 親愛的弟兄姐妹,認罪過程中,先看看自己眼裡有沒有樑木。最好的方法是,藉著聖靈的幫助,從對方的角度來看自己,它會給我們對自己的行為有一個新的認識。願我們在聖潔的路上更進一步。 幾十年前,隨著國民政府遷台,一間教會在台北很繁華的地區重新創立,我的一位爺爺輩的長輩就是在那裏受洗、聚會的。這間類似移民型的教會吸引了許多信徒,逐漸地興旺起來,也栽培過一些有名的牧師,但也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的式微。在緬懷過去的光榮之中,他們嚐試著轉型。曾有一位傳道人在此致力於社區的事工,教會人數也因此開始成長,但因為教會弟兄姊妹與當地社區人民的生活方式有點格格不入,所以這位傳道人離開了,事工也結束了。這間教會的會友,也重回緬懷過去光榮的情懷當中。
路加福音5:39裡,主耶穌說:「沒有人喝了陳酒又想喝新的;他總說陳的好。」連我這個不能喝酒的人都懂得這個道理,但卻沒想到這是比喻那個時代猶太人緬懷過去光榮的情形說的。當時,猶太人被異國統治了五、六百年,他們渴望彌賽亞降臨,恢復當初大衛王朝的榮耀。可是,當彌賽亞已經把天國的榮耀帶到地下,並且站在他們的面前,他們卻不認識,也聽不懂他所說的話。 真的,陳年好酒又醇又香,喝過了怎麼還會想喝新釀的酒呢?當我們卡在傳統與原有的世界觀裡面,我們不願意放棄固有的思維,也捨不得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正在享受陳酒的當下,我們願意接受新酒來取代嗎?大概非常不容易,但我們可以求神來帶領我們突破了。至少我們可以改變一些禱告的方向,平常除了求神祝福我們之外〈事工、健康、經濟狀況…〉,也許可以更渴慕神使自自己的生命翻轉,使弟兄姊妹能夠突破原有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限制,使教會被更新,也因此我們能有創新的事工與思維! 這個主日是父親節,我沒有特地預備關於「如何做父親」的信息。但我想用新酒作為禮物,把「讓人不舒服的議題」系列的完結篇送給父親們,也送給所有的弟兄姊妹 ─「我們要喝新酒!」 在三個月新冠病毒的壓抑之下,蒙愛羅省基督教會所有的堂會要在6月21日,開放親自參與的主日崇拜了!這是好消息,因為我們又能夠親自與弟兄姊妹一同來敬拜上帝。但同時我們的心也忐忑不安,因為疫情的壓力還沒消失。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我們可以思想兩個問題:第一,為什麼要集體敬拜?第二,為什麼我們要親自參與?
主耶穌說:「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馬太福音18:20〉這讓我們看到一幅教會是多數人聚集的藍圖。當初代教會建立,在使徒行傳裡,我們也看到「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徒2:44-47〉這又是一幅集體敬拜的畫面。另外,聖經許多地方都表明了群體敬拜的必要性,也告訴我們要在群體的教會生活中,學習彼此相愛。在希伯來書10:25提出了一個群體敬拜的規範:「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 但問題來了,因為我們在疫情當中仍然在雲端進行集體的敬拜,並沒有停止啊!所以,我們也必須看到親自參與的重要性。哥羅西書3章16節提供了一條線索,那裡說:「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地存在心裡,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我們在敬拜當中,是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若我們不能親自參與,那麼如何「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呢?又如何心被恩感,歌頌神呢?我們因此不但會失去了彼此建造的功能,敬拜神也打了折扣。還有 一個重要的原因:我們一同在教堂裡面的集體敬拜,也是帶領社區認識福音、敬拜上帝的橋樑〈參林後14:24-25〉。 雲端敬拜只是在不得以的情形之下的一個選項,卻不是正常集體敬拜的方式。所以,當政府一但容許教堂開放的時候,我們的考量是晚開放不如早開放,但在絕對遵守政府的防疫措施,盡量減少傳染機率的前提之下,提供給能夠參與的弟兄姊妹們一個現場敬拜的機會。 讓我引用葛理翰牧師的一句話作為結束:「您可以隨時隨地敬拜上帝,但除非您先學會了在某個特定的地方、某個特定的時間裡敬拜上帝,否則您不會這樣做。」 當聖靈為我們擔憂的時候,當我們的良心受責備的時候,那就是我們應該開始認罪的時候了。認罪的關鍵是反省,就是讓我們去回顧並尋找讓聖靈擔憂的原因,讓良心受譴責的言行,是什麼轄制了你的靈魂。
認罪(反省)就像一個人遭遇壞人綁架,失去了自由,唯一的希望就是尋找機會向警察求救。你必須告訴警察,何時何地被綁架,你現在在何處,越準確越好,並最好知道綁架你的壞人的名字和特徵,警察才能快速準確的將那壞人抓獲,你就可以得自由了。所以,認罪就應該明確,具體,詳細。“我拿了公司的東西為自己所有,但當有人問到的時候,我騙別人說,我不知道,因為我怕給自己找麻煩。”這樣講,比“我不夠誠實”的二十個不同講法更誠實,更能幫助自己改變。不想將罪說清楚,用模糊的手法來弱化罪的嚴重性,就像被綁架的人報警時不想將具體的地點,壞人的姓名和特徵告訴警察一樣。不想讓人看到我居然和那些壞人曾經在一起過。這樣做的人是不敢面對自己骯髒的靈魂;那位自己覺得還算是光彩的自我不敢面對那真實骯髒的自我。這似乎有點自欺欺人的味道。這樣的認罪對淨化自己的靈魂作用不大。 當然,有時那壞人很狡猾,他會蒙著面,欺騙你不讓你看到是誰。他也可能將你藏在一個不為人知,你也不知的地方。當你有機會報警時,你也只能告訴警察,“我被綁架了”而已。所以警察必須進行一次全城搜捕才能發現你。正如有一種反省的方法,就是把所有罪都想一遍。最常用的清單就是所謂的致命七罪:驕傲,憤怒,色欲,嫉妒,貪婪,懶惰,和貪吃。我們是否與這七宗罪有關呢? 也有人用舊約中的十戒來幫助自己反省。 真正的認罪反省,能夠將我們導致犯罪的靈魂活動路徑摸清楚。這路徑的最遠端一定是在我們靈魂的深處。也是我們一切行動動機的出發點。 認罪的核心是負責。這很難,因為我們本能就是想逃避責任,所以,認罪常常演變成找藉口:“我這麼做原來的目的是為你好,不知道我今天怎麼這麼倒霉。” 不過,一個真想認罪的人,認罪是我們自己的選擇,不需要藉口,解釋,也不需要被了解,而是需要被原諒。 弟兄姐妹,願我們在神面前的認罪是自己的選擇,沒有藉口,只有誠實。我們也知道,我們的靈魂沒有光彩,只有污穢,只有當父神因著耶穌基督的寶血赦免了我們,我們的靈魂才算得潔淨。願聖靈幫助,讓我們的靈魂越來越聖潔。 喬治.弗洛依德(George Floyd)事件帶來了全美國350個城市的抗議活動以及暴動,我們所居住的洛杉磯縣也持續了好幾天的宵禁。我在「今日基督教」(CristinaltyToday.com)的網頁上,卻看到一則令人耳目一新的消息:在6月1日的明尼阿波利斯市(Minneapolis),有數十個教會聯合起來幫助整裡暴亂後被毀壞的市容。其中一個非洲裔的牧師Charvez Russell說:「是的,我們現在需要您的幫助。是的,我們需要幫助進行清理。是的,我們需要您的資源。但是,我們也需要長期的合作夥伴,幫助我們為上帝站起來,清理令人失望的制度。」
這讓我想到兩個問題。第一,抗議活動立足於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經過一段時間的壓抑之後就一定會發生。簡單的定義種族歧視,就是:人通常偏愛自己的種族,以至於用不同的態度對待其他的種族。這很明顯的就呈現在非洲裔的喬治.弗洛依德被白人警察逮捕的過程裡面,社會當中也因著種族歧視就發生了許多不公平、不公義的事情。這也讓我意識到自己常會在不知不覺當中,輕視非洲裔美國人還有和我不同族裔的園丁。可是聖經很清楚的告訴我們,任何型態的歧視都是罪〈雅各書2:1-9 ;太 22:36-40 ;約7:24 ;羅2:11…〉,所以我們也不能容許歧視存在我們的心裡面。這次的抗議活動與暴動也給基督徒一個警示:若歧視是造成社會不公義的一個原因,那麼我們就非得重視歧視這個議題。 這也讓我想到第二個問題:我們該做什麼?有幾方面我們可以開始開始。 一、 我們要悔改,承認自己有盲點和偏見,調整自己的信念和態度。 二、 只要有可能,就不要提出輕視別人的言論,拒絕講或聽種族的笑話,也不要給人貼標籤。 三、 走出教會的圍牆,服事不同族裔的群體。 四、 我們至少可以禱告。祈求神將我們持偏見的心從自已裡面和教會當中挪去 ;求神幫助我們去和跟自己不同的人相處。我們不但求神翻轉自己和教會,並且還要為社會國家中的種族關係祈求。 這是在抗議活動與暴動之後,福音可以帶來起碼的改變! |
牧師的話
April 2023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