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便是榮耀我;
那按正路而行的,我必使他得著我的救恩。 (詩篇50篇23節) 十一月,是一個感恩的季節!當我們在預備慶祝一年一度的感恩節時,我們也可以藉著這個機會去思想今年一整年的經歷、發掘神在我們生命當中所譜寫的恩典軌跡。 感謝神,今年終於有機會和教會的姊妹們一起學習「親密之旅」這門課程。在這個成長小組當中,我們有許多實際的操練來幫助我們建立更美好的人際關係,其中一個操練是要為生命中的天使存款。誰是我們生命中的天使呢?就是那些在我們人生風浪中,當我們在危難、挫折或失意的時候,曾經幫助過我們、給予過我們愛和恩典的人。(取自黃維仁博士的親密之旅學員手冊) 在我的腦海中第一個浮現出的天使,就是我在國中時期參與教會小組的輔導。雖然我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和奶奶一起去過教會、參加兒童主日學;但我是在國中的時候,藉著同班同學的邀請,才開始固定參加教會青年區的崇拜和小組,有穩定的聚會生活。我的輔導溫柔親切,常會致電家中關心我的生活並且與我一同禱告;也會時常寫小卡片給我、鼓勵我在主裡的追求與成長。她的事奉是我在服事道路上的美好榜樣,而每當想起那短短兩年的教會生活,心中總是滿溢著感動與感恩! 然而很可惜的是,當初離開台灣的時候,並沒有留下她的地址。在那個網路尚未普及的年代,我失去了和輔導的聯繫。在移居美國25年的期間,我想過各種不同可能可以尋找到她的方式,但是都沒有付諸行動。直到在這次親密之旅的課程當中,我的小組長鼓勵我也為我禱告,能夠有機會再次聯繫上我的輔導,讓我可以和她表達心中的感謝。 過去我有嘗試過在臉書上搜尋輔導的姓名,但是從頭像中實在無法確認她是不是我的輔導。直到有一天我看到臉書上推薦的交友建議,出現了輔導的名字。雖然我從照片上還是看不出來她是不是我的輔導,但是為了讓自己不留遺憾,我鼓起勇氣發了一個信息給她。 感謝神,我找到了失聯25年的輔導!那天我們在網路上相認後,簡單地寒暄了一會兒,我也終於能夠向她表達放在心中多年的感謝! 透過這次經歷,鼓勵弟兄姊妹三件事:
0 Comments
羅5:1-2 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我們又藉著他,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
這段經文的首節是一個表達因果關係的句子,因是「我們既因信稱義」,果是「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上帝相和」。這是論及稱義之恩的豐盛果效。 「稱義」一詞所展現的是一幅罪人在法庭上被宣告無罪的畫面,這讓我們想起在前幾 章中上帝公義審判官的形象:「上帝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羅 1:18);「我們知道行這事的人上帝必照真理審判他」(羅2:2);「我們曉得律法上的話,都是對律法以下之人說的,好塞住各人的口,叫普世的人都伏在神審判之下。」(羅 3:19)。稱義就是這位宇宙至高獨一的審判官已經宣告我們是無罪的義人! 「相和」一詞是和好、和睦、和平及平安的意思,指的是我們與上帝之間在關係上的 事實。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得與上帝相和」的「得」字的時態是現在式,表示我們與上帝 之間和好、和睦、和平及平安的關係是現在就有並且直到永遠的! 第二節經文更清晰地宣告稱義之福的廣度,囊括我們生命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首先,「得進入」的「得」字是過去式動詞,意思是我們已經進入與上帝相和的恩典並持續在其中。第二,「現在所站的這恩典」用的是現在式,意思是持續不斷,永不改變 的狀態。我們如今正穩固地站在與上帝相和的恩典中,享受這恩典的一切福分,永不改 變,永不減少。第三,「歡歡喜喜盼望上帝的榮耀」這短句本身的時間點是「如今」,我 們如今在喜樂中充滿對上帝榮耀的盼望。然而,既是盼望,便意味著未來。換言之,在將 來的「那一日」我們必目睹上帝無比豐盛的榮耀並進入這榮耀,與他同享這榮耀!聖經上 有太多對這一盼望的應許,主耶穌親自說:「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 到我那裡去,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約14:3)又說:「但我告訴你們,從今以 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國裡,同你們喝新的那日子。」(太26:29) 親愛的弟兄姊妹,在你歸信的那一刻,你已經永遠被上帝在主耶穌裡稱義並與他相和 了!如今生活中的每時每刻你都穩固的站在這恩典中,一刻也不例外,一刻也不失落!將 來你必要到主耶穌那裡,在他榮耀的宴席上與他一同坐席!你的過去、現在以及將來都在 上帝救恩的旨意中確定無疑了!正如聖經所說:「預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們來,所召來的 人,又稱他們為義,所稱為義的人,又叫他們得榮耀。」(羅8:30) 讓我們讚美他! 我們的教會又經歷了一年神的信實。在感恩中度過上個月的週年紀念後,願我們繼續看見神的作為,而不止步於此。
在邁向新的一年時,讓我們保持感恩的心態,並以敏銳的心靈尋求神對我們教會的旨意。我們常常會依賴過去的榮耀,卻忽略了神可能呼召我們未來要做的事。雅各書1:22告訴我們「…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當我們努力遵行神的旨意時,我們回顧祂的一切作為,並仍然瞄準祂下一步將要成就的事。雅各書1:23-24談到那些不行主道的人,就像一個人照鏡子,看過自己後卻忘記了自己的樣子。我們應當記住自己是誰,以及神如何造就我們。作為神形象的承載者,我們經歷了神三十六年的信實,然而我們仍被呼召去實踐祂仍在呼召我們去做的事。我們還未完成,如何去愛、服事、敬拜、門徒訓練以及在大家庭中共同生活,這一切都是對福音的回應。 我盼望並祈禱,我們能以聖靈充足而滿懷熱情的心進入新的一年,期待神將要成就的事。我們憑著信心前行,活在祂的真理和愛中。 慶祝教會36 週年,我邀請大家一起衷心慶祝並感謝父神和祂的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所賜的多方祝福和供應。在這個教會大家庭的前行路上,我們也尋求祂的計畫指引和供應。我們有很多工作要做;我祈禱我們能忠心地一起為祂的國度和榮耀而努力,阿們。
在這個時代,恩典和寬恕變得越來越難得。當公眾人物犯錯時,他們會立即在社交媒體上遭到惡評攻擊。這種病毒蔓延式的毀滅也會發生在那些私人過錯被 Google、Facebook 或 Twitter 注意到的人身上。在這些平台上,你很少看到人們對他人表現出恩典和寬恕,或尋求別人對自己過錯的原諒。你可能會因為所做的事情被「取消」,但要想讓別人出於恩典而赦免你的罪過,卻並不容易。 以弗所書描繪了一種完全不同的耶穌追隨者的生活方式。以弗所書四章三十二節 說:「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這節經文對我們每個人說話,呼籲我們個人表現出恩慈、憐憫和饒恕。然而,這節經文與以弗所書其他部分一樣,並不是針對個人,而是針對信仰群體,也就是基督的身體,神家中的弟兄姊妹。你可以在第 32 節中的單詞「彼此」中看到這個集體情境。保羅描繪的不僅僅是一群單獨的基督徒彼此饒恕,而是一個被饒恕並展現神恩典的群體。 當神的子民聚集在一起成為一個家庭時,他們的團契應該以恩典和饒恕為特徵。這並不意味著淡化罪惡,事實恰恰相反。只有當錯誤發生時,才需要恩典和饒恕。因此,一個充滿恩典的饒恕群體並不是一個「和氣生財」的團契,它忽視錯誤,為了和諧共處而「得過且過」。相反,在一個充滿恩典的饒恕群體中,罪惡被認真對待,做為真正饒恕和和解的前奏。 然而,這樣的群體並不將罪惡視為論斷、譴責或排斥那些犯錯者的機會。一個成熟的信仰群體不會獎勵那些認為自己所需寬恕要比他人所需少得多的驕傲之人。相反,一個充滿恩典的群體是一個所有成員都意識到自己有失敗之處,並認識到如果離開了神的恩典和寬恕,他們將迷失的地方。正因為如此,他們會寬恕那些冤枉或得罪過他們的人。 在我做為基督徒的五十年中,我見過一些教會體現了這種充滿恩典的群體。我也見過一些教會展現出完全相反的特質。毫無疑問,做為基督的身體,我們的表現參差不齊。無論我們現在做得多麼好或差,以弗所書四章三十二節都為我們設立了一個充滿恩典的被饒恕和饒恕的群體的異象。就像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那樣,我們是一群會失敗的人,但我們也經歷一種在其中失敗並不被忽視,而是被視為恩典和饒恕之前奏的團契。我再次強調,這類群體並不淡化罪的錯誤性,相反地,透過饒恕的作為,這個群體鼓勵人們承認他們的罪,使他們能夠完全地從神和他人那裡得到寬恕。 當我們尋求活出聖經對我們做為信仰家庭的異象時,你和我都有機會將我們的教會塑造成一個充滿恩典的群體。不僅是我們的教會,我們的其他群體也一樣。在我們的婚姻和家庭中,在我們的友誼和工作場所中,在我們的鄰里和城市中,我們可以選擇像神在基督耶穌裡對我們展現祂的恩典並寬恕我們一樣,展現恩典和寬恕。如此,我們在生活中的各種關係裡創造出神為祂的子民所設的理想。 榮耀歸於祂!阿們。 怨恨或怨氣是一種致命的疾病,但它卻很常見。它會悄悄地影響人的身體,更會帶來嚴重的屬靈後果,與神的關係也會因而被弄得窒息。
有怨恨的人,心中一定有一個他不能原諒的人。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當我們心中說「我不能原諒這個人」,實際上,我們是將我們心中的某些標準、評判、條件放在了比神更重要的位置了。 因為只有神才是那個原諒的神,沒有任何其它的「神」有權這麼做。 當然,一個心中沒有神的外邦人,他們就會毫無顧忌地怨恨人不原諒人,因為他們沒有理由來寬恕人,也不清楚怨恨對身心靈所帶來的惡劣後果。但在我們基督徒中,為什麼仍然會有相互怨恨的事情發生呢?也許開始只是因為對某人不喜歡,後來就越來越討厭,再後來,發現某人也不喜歡我,怨恨就會產生。更不用說,發現某人對我還有不滿的意見,並傷害了我的感情。 其實,神並不是不允許我們生氣。以弗所書四章26-27節說:「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所以,生氣並不是罪。 聖經裡也記載了很多耶和華和耶穌發怒和生氣的事。 但這裡經文告訴我們,生氣可能會導致你犯罪。以弗所書四章31節說,「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或作:陰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這裡讓我們看到了各種罪惡的怒氣。其中一種怒氣是「苦毒」。也許你的生氣可能是公義的。你的發怒也許是正確的,但如果那股怒氣沉澱為苦毒,並對某人壞恨,不可原諒,甚至見都不想見,那就是錯的。更何況,你也保證不了你的怨氣就是公義正確的。 也許是你自己的毛病呢? 所以,作為一個基督徒,當我們敏感到對某人有怨氣時,首先我們要反省的是,那人的所作所為刺痛了我哪根神經?是那人的所作所為惡,還是我們自己裡面有惡(神不喜悅的東西)?如果那人的動機和目的是善的,那麼我們的怨氣就是惡的。如果那人的動機和目的是惡的,並且傷害了我們,我們也應秉著基督對我們的赦免恩典來赦免別人。所以,無論哪一種情景,作為基督徒的我們都應該饒恕他人。正如以弗所書四章32節說的:「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 一顆不肯饒恕的心是一顆不蒙饒恕的心。如果你無法饒恕別人,你還沒有感受到神對你的饒恕。神的饒恕是何等甘甜,讓我們藉著饒恕別人來享受蒙神饒恕的甜美吧! 詩篇 27:4
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祂的榮美,在祂的殿裡求問。 今年進入夏季,我發現自己的活動滿滿。隨著孩子們學年結束而來的是,我自己的夏季家庭活動安排、教會的Duckwater短宣之行、夏令會和VBS 等事工活動,我發現這段時間會帶來額外的壓力和焦慮。我的心變得緊張,很容易因為一些小小的不便而生氣或不安。因為忙於活動,我發現自己忽略了神和祂對我的愛。 我最近意識到,我在活動中難以看到神的部分原因來自累積下來的雜亂。我指的不一定是我們有時候在家裡就看得到的物質雜亂,而是指那些阻礙我們與神的關係,分散我們注意力的靈裡和情緒上的雜亂。正如我們可能在家裡堆積許多物件而產生視覺壓力和焦慮,我們也可能累積一些習慣、活動和行為,而造成生命中靈裡和情緒上的壓力。這些作為常常分散我們的注意力,使我們無法分辨神在我們周圍的行動。 對我來說,體育新聞、YouTube 影片、Instagram 和 Netfilx 電影之類的東西妨礙了我真正需要的一件事,那就是住在主的殿中並瞻仰祂的榮美。這些事物不一定是壞事,但在某些季節時刻,它們會妨礙神如何塑造我。我沒有看到神,而是注視著職業籃球季後賽的最新進度。又或者我被一部精采的電影吸引著,之後我的情緒疲憊而無法專注於別的事情。 因此在這個關鍵時期,我反思了需要進行的靈性整理,以便為神騰出更多空間。清除不必要的東西,使美麗和重要的東西成為中心。對我來說,這包括減少攝取我已發現佔據我相當多時間和精力的體育消息。對其他人來說,可能是流行時尚、美食、遊戲或最新的名人新聞。調整我們的注意力所在,會影響我們是誰以及我們的感受。 眼眸所看處,成為我所是。 清理掉一些靈命雜亂後,我發現在這種忙碌活動季節裡這樣做很有幫助。當我更能夠從神那裡汲取力量時,焦慮感減少了。也許你可以動手清除你自己靈命生活中的某些阻塞東西?無論你發現那些東西是什麼,願這個動作讓你看到神的榮美,並更充足地領受到祂的愛。 如今我把你們交託神和他恩惠的道,這道能建立你們,叫你們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徒20:32)
當我們進入到一個群體的裡面的時候,很快其實我們就會覺察到這個群體的文化。 大家看什麼重要,怎樣說,說什麼,做什麼,會在這個群體裡面得著認可與接納,這些的潛規則其實就是這個群體的文化。有的時候,我們融入這個團體因為我們喜歡這種的文化。但有時候,我們可能不經意中為了能夠融入,就接受了這種文化,雖然我們其實內心並不是真的喜歡它的。 支配著一個群體的文化的,乃是這個群體所擁抱的核心價值。“核心價值”被現代的企業與教會等的團體高舉,因為它是整個團體面對抉擇時的衡量標準,處理問題時的指導原則。我們需要清晰地設立,並應用。但絕對更為不可少的乃是:密切地審視並評估這些的核心價值。這,卻是往往被忽略的。 如果我們細心思想,我們會發現:一個團體所強調的價值,往往是為了修正或平衡另外一些(讓他們感到壓力/不適)的價值而產生的。如:一個從特別節省的家庭出來的孩子感受到需要沒有被滿足,也許會特別刻意地近乎奢侈地在孩子身上花錢。 一個從強調融合的教會出來的,也許下一代就會特別強調保持各人的特色。無論是節省或大方,融合或獨立,這些價值本身都是需要被規範的。保持健康的平衡是神的渴望,這是心竅訓練通達的表現,也是成熟的表現。 我們與他人衝突,往往是我們價值觀衝突所引起的。這時,我們要問自己:我所堅持的價值,是否因為我特意要糾正其他的價值而來的?我所堅持的價值,是否需要其他的價值來保持平衡?我是否已經把一些的價值絕對化,或過度的強調而矯枉過正了呢? 如果我們已經糾正了我們想要糾正的問題,那麼我們必須小心進入到另一個極端,否則就需要另一個群體來糾正我們了。在這個意義上,我們的核心價值也必須保持一定的流動性,讓上帝的手隨時來修正它。正如神學家Donald English所說的,緊密審視我們的指導原則,看它是否仍然滿足人們的需要。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整本聖經,我們需要我們之前和之後的一代人來監督和提醒我們。這會帶來張力,卻是健康的。 神要我們時刻保持清醒,批判性思維,獨立思考的能力,退出去看看其他,從外人的角度再去看看裡面,讓神的話不斷地塑造我們的文化。我們現在一定不是完美的,如果我們不從根本上看到塑造這個文化的基本“信條”的話,我們沒有方向去改變。如果我們懼怕改變帶來的不舒適與混亂的話,我們不會去擁抱改變。如果我們沒有看到改變會帶來的祝福的話,我們沒有動力改變。求主幫助我們,謙卑地聽從聖靈的帶領,聖言的引導,讓我們可以一起成長到基督的完全,阿門。 使徒保羅勉勵信徒『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5:16-18)。我以前讀這段經文時,心裡想一個人怎麼可能『不住的禱告』?大概只有膝蓋長繭、整夜禱告的聖人才能。然而,楊腓力(Philip Yancey)所寫的《禱告》給我一些啟發,書中他記錄了一個屬靈導師如何『禱告』:
與人對話可以是一個禱告。試想在井旁的撒瑪利亞婦人,與耶穌談論山、水、耶路撒冷,那豈不是就是一個禱告?我喜歡把我與別人的對話看作是禱告。我是跟那人裡面的耶穌講話。 我開始操練這樣的禱告,當我與人說話的時候,我告訴我自己,我是跟那人裡面的耶穌講話。我發現我這樣做的時候,我會更專心聆聽人說話(這一直是我的問題),因為那人裡面的耶穌在對我說話。我也會更控制我的口舌,少說批評責備的話,多說感謝讚美的話,因為我是在對那人裡面的耶穌說話。並且我發現我看人不再一樣,因為我看到的是別人裡面的耶穌。 這位屬靈導師不僅將與人的對話看作與神的禱告,並且將日常生活的行事看作與神的交通禱告: 我向主耶穌求:主啊,願這個午餐,或茶點,無論什麽,都成為一個禱告。我閱讀聖經,也是一個禱告。我不是讀詩篇七十三篇,而是禱告詩篇七十三篇。我樂意把我的行動交給神;如果我這樣做,這些行動便成為一個禱告。 十七世紀法國的勞倫斯弟兄(Brother Lawrence)也是用類似的方法。勞倫斯與神同在的密訣是『不斷與神交通』。他在日常生活中,在工作裡,就享受與神同在的喜樂。勞倫斯強調: 我們的成聖,不在乎我們作的是什麼工作,乃在乎我們是否為神而工作。神所喜愛的,不在乎事情的大小,乃在乎是為著愛衪而作。在日常的工作中,不以討人的喜悅為目的,而要單單為著愛神。我們的親近神,在作事的時候,與禱告的時候,應該絕對是一樣的。 我們可以將耶穌帶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層面,禱告與日常生活是結合在一起,不再分開。我們可以一面做事,一面禱告;做事成為我們的禱告。當我們做事的時候,求神提醒我們,我是為神而做,為愛神而做,並且為神的榮耀去做。 『不住的禱告』幫助我們更親近神,帶領我們從以自我的人生觀,改變成為以耶穌為中心的人生觀。讓我們操練『不住的禱告』,在日常生活中,無論說話、行事,不斷與神交通,享受與神同在的喜樂。 「所以你們該效法神,好像蒙慈愛的兒女一樣。」(以弗所書5:1)
當我們被基督拯救後,我們可以選擇成為消極的基督徒。我們可以安坐於自己的救恩之中,讓其他基督徒去傳播耶穌的福音。但這樣做是錯的,我們所得到的誡命是成為拯救我們的那一位主的門徒,否則就是一種失職的罪,會帶來可怕的後果。 當耶穌警告祂的門徒,每個人都必須「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路加福音9:23)時,祂的信息很明確:為了跟從祂,耶穌的門徒必須捨己,而要完全信靠祂。 從那時到如今, 這一切都沒有改變。 如果我們要成為耶穌的門徒,我們就必須信靠祂,並將祂置於我們生命的中心。 耶穌永遠不會排在別的事情之後, 祂永遠是第一位。 耶穌與你同行, 你與祂同行嗎?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會選擇在人生的每一天與祂同行。 耶穌如此愛我們,以至於為我們忍受了難以言喻的屈辱和痛苦。 你我將如何回應祂的犧牲? 你會背起祂的十字架來跟隨祂,還是會選擇另一條路? 當你完全把希望放在十字架腳下,當你完全把耶穌放在你生命的中心時,你就會蒙福。 你是否尋求實現神對你生命和我們教會的旨意? 你是否尋求祂對你生命的祝福,並且想要享受「出人意外的平安」? 那麼, 請跟隨基督。 讓我們今天, 和我們所活著的每一天, 都背起祂的十字架來跟隨祂。 然後,我們很快就會發現,基督的愛有能力改變一切,包括你、我、教會。 (因為)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所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
(以弗所書2:10) 今年教會的主題是「認識榮耀主」,主題經文取自《以弗所書》。《以弗所書》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卷書;在我尚未成為傳道人之前,我就已經閱讀了很多遍,並且在《以弗所書》的眾多經節上劃了很多紅線,在聖經頁面的空白處寫了很多筆記。這卷書幫助我在靈命的成長以及明白自己做一個基督徒的使命上有很深遠的影響,而其中我最喜歡的經節是2:10「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所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 保羅在《以弗所書》用頌讚及禱告作為開篇,讓讀者感受到他心中因耶穌基督的救恩而得的大喜樂。他用一個興奮的心情講述救恩在我們這群罪人當中的奇妙作為,而這一切都是因著那位愛我們、創造我們、並且從創世以前就揀選我們的神,祂所設計的美好的計畫。 神為什麼要救我們呢?「因為」我們原本就是祂的工作(和合本翻譯少了原文的「因為」);而「工作」的原文意思就是「傑作」。什麼是傑作呢?就好比梵谷的「星空」、莫內的「睡蓮」、達文奇的「蒙娜麗莎的微笑」、韓德爾的「彌賽亞」、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這一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偉大「傑作」 ,是會讓我們讚美與驚嘆這些作者們的才華的偉大作品。 「哇!原來我是神的傑作呢!」這是我在讀完《以弗所書》二章10節後的內心獨白。我們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傑作,但是因為罪的緣故,我們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3:23)。原本應該使人看見就能發出讚美之聲的作品,蒙上了塵灰、掩蓋了光彩。因此,神差派了自己的獨生愛子來到我們當中,為我們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並在三天以後從死裡復活,使這一件精心設計的傑作能夠恢復起初的榮耀! 神恢復祂在我們身上的榮耀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我們自己去炫耀,而是要我們能夠去「行善」。行善並不是單純的做好事,而是要去行出神要我們去行的。如果我們都能遵行神的旨意,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都按照祂的吩咐去做每一件祂要我們做的事情,我們就是在榮耀神。 求主幫助我們,都可以成為上帝最寶貴的經典,使人在我們身上看見祂自己的榮耀! |
AuthorWrite something about yourself. No need to be fancy, just an overview. Archives
November 2024
Categories |